2016考研冲刺交流群:
172491689
1、模拟题的选择:在精不在多
有一位教授如此评价同学们在选择考研模拟题时的复杂状况:“有不少人说做过多遍,不知下面如何解决还有不少人说市面上没一份模拟题能和媲美,坚决不做模拟题,以免扰乱的命题思路和做题的感觉。请问第一类同学,下面你计划如何解决?请问第二类同学,你能告诉我的命题思路是什么?”
十月之后,各种冲刺的书本和模拟题就纷纷上市了。在研究历年及把握肯定的出题思路之后,开始进行少量的模拟题训练,便于有针对性地,较大限度规范答卷模式、提升答卷速度,这是复习规划中的一般规律。全真模拟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它可以测试复习水平,便于同学们查漏补缺、调整备考的状况。
同学们假如在前期复习状况较好,12月应该进行一些全真模拟试题的预演假如前期复习不够到位,时间紧迫,建议把直接当成模拟题来训练。
现在,市面上的模拟题基本都是由考研辅导机构组织各方专家编著出版。就英语、政治、数学等公共课而言,有几类人所出资料值得关注:第一类是前命题组的专家,也就是先前的真的作者,由他们所出的模拟试题,较可以接近出题思路,也较具含金量,较为准确。第二类是考研试题的阅卷人。这种类型的人较熟知答卷的套路和拿分点。但这里所说的阅卷人仅限指长期担任高校或辅导机构教职的资深专家,一般担任阅卷组组长、副组长的职位,其他临时批卷的老师、在读研究生不算入其内。这种老师所著的辅导书有肯定的参考价值,可重点参考他们答卷的方法和规范。第三类是长期研究考研的辅导专家或考研“牛人”,以海量考研机构的王牌辅导老师和各类草根考研者为代表。因为复习资料数目较多,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小心使用。同学们结合自己实质状况,选择2~3套模拟题进行训练即可。
因为市面上模拟题多种多样,大伙在购买的时候要预先估量好训练的时间,切勿贪全求多,影响总体复习的进度。
2、模拟题的训练:重视系统性
模拟考,就是对于考场的全真模拟,需要严格根据考试的顺序、时间进行,而且模拟考的数目易多不容易少。如此的说法是不是完全正确?
任何的复习,重点还是在于“系统”二字,而不是在于训练的数目或测试的成绩。同学们应该注意防止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1、训练重量不重质。很多同学为求稳求全,唯恐错过任何较新的题目,但凡市面上出现的考试试题都想买回来做上一遍。要了解每年新出的各种科目的复习资料起码有2000多种,要在短短的几十天里都做完是根本不可能的。
建议同学们适合选择2~3套模拟题,可优先选择与所看参考书配套的复习资料––便于查漏补缺,再选择名师所出的模拟题––便于重组要点,然后参考后十多天考研辅导机构或考研专家所出的性质资料。
误区2、时间规划不科学。有很多同学觉得,到了临考的后阶段,训练模拟题应该严格根据考试的时间及科目来进行,以便找到临场的真实感觉并调整好生物钟,进入百分之百的临考状况。比如,很多人从11月中旬就开始选择循环两天进行一轮模拟考:第一天早上安排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接着是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二。但如此的训练缺少“系统性”,有复习的大忌。由于如此的安排只能简单地对一下答案,没足够的时间去消化错误有些同学草草对完一遍答案后,就会纠结于所考分数,容易忽视对所考试试题型和要点的进一步总结,然后又为了完成复习计划匆匆进行下一轮的模拟考,致使一整套题做下来效果甚微,这就陷入了“为训练而训练”的误区。训练较要紧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侧重检验要点,要把错题和新的解法、新的方法整理出来。去年曾以354分的高分进入北大数学系复试的舒冰同学介绍她的复习经验时说:“我复习每个科目都是以天作为单位的,比如今天一整天连续做2~3套数学习题,然后要花5个小时左右对答案,整理纠错笔记,把所有些要点都串一遍。明天再换成专业课,依此类推。如此能保证每套题目都做出‘味道’,一个科目有阶段性的收成。”
误区3、纠结分数,忘了总结。同学们做模拟考试试题,较为关注的总是是模拟考的成绩。分数高了容易放松,分数低了就会失落,心情会伴随分数大起大落。李擂老师介绍了一个去年的成功学员的备考历程:因为平常的模拟考困难程度要比正式考试难不少,所以不少同学11月、12月的模拟考分数都不理想。有一个学员在后一次模拟试题后放声痛哭,甚至说不想去参加考试了。经过老师多次交流才鼓起勇气踏入考场,后数学考了满分。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大伙要相信,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后,自己在常识基础、应试方法、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已经得到提升。做模拟考试试题的主要目的还是查漏补缺,有不懂的题目高度看重,多花时间攻克。
模拟题只是模拟题,不可以完全与相提并论。尤其是里面的题型、要点总是偏全、偏难,要拿到高分不太容易。同学们不需背负太多的心理负担,记住需要查漏补缺的要点,对于考分则要过后即忘。
3、备考小窍门:合理借助多方资源
不少同学觉得,考研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尤其是后紧张的复习期,总是比较容易忽视身边很多资源。其实,伴随网络应用功能的逐步发展,除去传统的互联网资料查找以外,有很多新的功能和服务值得同学们挖掘。
举个简单的例子,伴随YY语音的风靡,很多辅导机构在出版考研模拟题的同时,都会安排配套的YY系列讲坛。同时在微博上,名师在线答疑,准时指导性也很实用。同学们可以较大限度和老师们进行较直观的交流。有条件参与的同学不应该错过。而没这方面条件的同学,要记得留出肯定的时间,和周围的研友、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一来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解决难点,二来可以过适合的交流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永远记得,考研不止是你一个人一个人的事情。
4、调整心态,坚持到后一刻
假如说前期复习主如果考验同学们的自控力、耐力及部署规划能力的话,那样越往后,就越能体现大伙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了解取舍的胸怀。
考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战斗经历。去年成功考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王同学说,考研是一件较难而又较简单的事情。之所以难,是由于很多人是先被自己打败之所以容易,是由于只须你坚持,就肯定可以考上。只须你可以坚持到上考场,就已经赢了一半可以坚持考完试,就赢了75%。如此的自信,期望每位同学都可以拥有。中公考研祝愿所有考研的同学在后阶段都能获得成功!